在教育领域,信息化高低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也直接反映国家整体教育水平,是考核教资及教学实力的关键指标。
这其中,教学板因连接教师、教案与学生,在授课一线场景中处于核心位置,是教育信息化的改造重点:“黑板——投影机——电子白板——交互智能平板”的演变路径,正是其跨过1.0时代,迈入2.0开场的直观例证。
某种程度上,交互智能平板之于智慧教育,如同智能音箱之于智慧家居,在大教育场景中,是入口也是枢纽。同时,中国IWB市场(指以交互智能平板为主的电子白板市场,前者占比约80%)又是商用显示市场规模最大的,因此曾一度吸引诸多企业进场分羹,造成市场快速饱和:其中大量中小厂商依靠信息不对称和恶性价格战扰乱市场,同质化明显,低端伪劣产品横行,对消费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
但交互智能平板行业具有相当门槛:作为集成了电视、电脑、投影机、触摸屏和电白等多种产品的功能型一体机,其涉及了人机交互、液晶显示、多媒体信息处理和网络传输等主要技术。
对于大部分中小品牌而言,受限于研发人才和资金限制,并不具备技术突破实力,其产品常常出现诸如红外触摸屏稳定性差、易被光干扰、季节性水雾等问题。
随着市场环境趋于成熟,良莠不齐的IWB赛道正迎来洗牌期,判断逻辑主要有三:
一是,格局形成,市场高度集中,且马太效应明显:
根据奥威云网2018年Q3的数据,交互平板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市场集中度很高,CR3(前三家企业占据份额)已经达到73.4%,其中希沃以43.6%的市占比处于绝对第一的龙头地位,远高于鸿合(约18.7%)与长虹(约11.1%),且未来市场份额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具有极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压缩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
二是,此前上游成本走高,让头部企业强者恒强:
IWB整体规模连年增长,从生产来看,此前由于上游资源(如MLCC)成本持续走高,中小厂商出货量低且无品牌加持,向上缺乏议价权,资源获取不充足;向下无品牌,又无法继续依靠薄利策略走量——两头夹紧,倒闭不断。事实上,受上游存储和服务器原材料成本持续走高影响,头部三家毛利率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冲击:鸿合、长虹两家毛利本就不高(均低于20%),继续走低后利润空间又被压缩,冲击较大;希沃毛利最高,超过20%,同时得益于其母公司视源的地位(中国最大液晶主板供应商,全球市占比33%),能以规模反向往上游材料商争取资源、议价和账期,因此冲击最小。
三是,研发+销售双驱动,门槛逐渐变高:
对于硬件行业而言,研发与销售并行,前者保证产品迭代和创新,助力销售,后者提供盈利和规模基数,反向促进研发。二者均依赖人才和资源投入,没有持续正向现金流和强营收能力,很难保证这种投入,门槛高企。研究头部品牌希沃便不难发现,其强产品研发能力一方面是技术积淀——研发占比超过60%的团队构成,让其基因使然;另一方面也需要持续投入,母公司视源2015~2017H1的研发费用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68%、3.84%和4.46%,不断增大。
此外,在头部几家的竞争中,渠道竞争也极为激烈。视源此前曾在教育渠道商的BD上,凭借战略、供货等多种优势一举拿下一半以上的渠道商,优势显著。公开数据显示,希沃已与超过6000家优质经销商签订合同,通过深度合作,后者帮助其在华东、华南市场销量显著提升。
洗牌固然残酷,但对于行业而言,资源需要合理配置,市场力量倒逼行业归位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改薄政策接近尾声、IWB铺开度趋于饱和,再加上招投标政策的调整和电子白板行标的出台,终端市场由“新增”转为“更新”,需求从“有”转为“优”,产品往高端、高品质升级势在必行。
总体来看,目前交互智能平板的“消费升级”主要在三方面:硬件端,主打大屏化、视觉性和强互动;软件端,降低门槛、系统更易用、功能更丰富;生态端,硬软件联动性更强、配套服务应更完善等。
对于教学板而言,大屏化意味着更宽阔的视觉效果、覆盖面更广、呈现内容更多;而视觉性则要求诸如更低的书写延迟、更好的面板技术等;强互动比如便捷录屏、直播授课等等。当然这些升级均在技术方面有一定门槛,并不容易实现。行业龙头希沃即主打大屏化交互平板,这得益于其母公司的大屏显示技术,此外,在延迟方面,通过技术攻坚,其书写延迟已经降到了20ms左右,与自然书写同等流畅;而在面板方面,希沃研发的诸如防眩光钢化玻璃等技术也获得了专利大奖,某种程度上,其拥有的超过900项的专利是产品良性体验的基础所在。
图为希沃交互智能平板正被学校使用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非标性极强的行业,它的核心资源是师资,但师资又受限于地域化培养和积累,存在差异,这造成了教育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希沃认为,通过提供可常态化的录播软硬件设备,通过技术将优质学校、优质老师的授课过程录制下来分享,突破时间和空间壁垒,既能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又能建设起有巨大潜力的移动录播市场。
具体而言,希沃打造的互动录播产品依靠触控录播主机、4K摄像机、全向麦克风等硬件配合其电子云台第四代图像跟踪技术和智能导播系统等软件资源,能够实现本地录播、跨地互动、资源共享等多种功能,有效帮助学校实现优质资源的开发和普及。
交互智能平板的“软件升级”建立在足够量级的硬件基础上,希沃认为,只有铺货量达到一定量级,才能吸引开发者基于硬件平台进行开发,进而增强生态的双边效应。希沃也在持续研发配套软件,通过提供软件应用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如能够对教室信息化水平进行分析的“希沃信鸽”、对学生在校数据进行家长端推送的“班级优化大师”。班级优化大师2018年付费用户规模有望突破300万人。此外,希沃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校园信息进行管理整合,利用自身硬件设备的入口优势,帮助学生及教师记录和分析其物理数据和教学行为数据,进而促进教学效率。
当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目前智能设备的应用能力仍有待教育和普及培训,增强对教师以及学校的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让优质工具物尽其用,进而完善生态体系,形成教师、学生、学校和服务提供者的良性闭环。
在这方面,希沃以自建教育信息化工具资源学习共享平台——希沃学院——为立足点,后者面向K12领域的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培训,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目前在线拥有课程超过50种,形成以交互智能平板作为核心设备,配套相关周边产品和服务的生态圈。
除了自我发力,良好生态的构建也需要借力外部伙伴。仍以希沃为例,在它的创业之路上,英特尔便是这样的生态合作者:从希沃创立初期在CPU产品上的合作,到后续围绕模块化设计规范的标准建设,英特尔从2001年推进OPS(开放式可插拔规范),而后希沃变成为其在国内为数不多的OPS认证合作伙伴,并在其交互智能平板上落地了“无需连线、即插即用”的模块化传输功能。事实上,在录播产品中,二者也已经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这种基于智慧教育行业的共同探索,使得双方互相成就,彼此共赢。
图为教师在希沃交互智能平板上演示汉字的书法书写
2011年5月,乔布斯与比尔盖茨曾当面讨论教育这个母话题,并留下了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的令人吃惊?
如今看来,这个疑问开始有了转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外在的约束条件,解决它终要回到供给侧,换言之,教育信息化也好、智慧教育也罢,抛去概念的外壳,其本质是共通的:依靠技术升级原有生产力。
以希沃为代表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者们,通过技术重构着生产力,以每间教室里的教学板为起点,借助生态里的诸多服务让每一次板书更易懂、每一次备课更轻松、每一次教学更高效、每一次内容有留存,先大利其器,而后尽善其事。
所谓教育,“教”为知识传递,“育”为人格培养:前者交给高效现代的智能工具,让师资从高负担的低效方式解脱;后者交由老师,用创造性的思想和关怀传递温度。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科技负责“通电”,老师摁下“开关”。